假设你从杂货店购买了一些胡萝卜,之后你要刷卡结账,你看到了柜台上有Visa组织的标志。一般来说有四个比较常见的卡片组织:Visa、Mastercard、American Express和Discover。

当店家刷您的卡时,最常用的就是第一数据销售终端(或Square终端,假如你在某个摩登咖啡馆里,这个终端更为常见)。把卡划过或插入终端(或者点击智能手机手表上的选项)就可以启动整个交易过程了。很多在线支付系统都会使用支付网关,比如Stripe和Braintree,这些网关可以通过与网络交互,来执行整个交易过程并且检测欺诈行为,之后网关链接到收单银行(也就是杂货铺的对应银行)继续整个交易过程。之后与收单银行进行交易的就主要依靠处理器了。

一旦您的交易请求发送给了处理器,那么这条请求机会被转发到卡片组织(Visa或Mastercard等等)或者通常被称为“链接到网络”或“链接到发卡行”。最终,银行收到您的订单请求,确认您是否是本人,检查您是否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此次购买行为,并决定是否为交易授权。American Express和Discover与Visa以及Mastercard不一样,他们的网络仅仅作为网络使用。

当银行批准了您的交易之后,银行会发出一个授权(auth),这意味着您的账户里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这笔交易。之后再通过网络将授权转发给卖家,然后你就可以带走你的胡萝卜了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被授权使用的卡和您账户中扣除的资金并非一个概念。对某笔交易进行授权意味着您的交易正处于待处理状态,也就是说资金暂时为商家保留,之后商家发出结算请求,才能将保留资金转到商家的账户之中。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“待处理的订单”情况出现。如果商家在网络规定的时间段内未能完成订单,那么银行发布的授权就将过期,之后将保留的资金返还到卖家账户之中。(跟其他复杂的系统一样,在授权过期之前也会向商家发出提示)另外一个有趣的情况是,你的结算金额不一定就是授权金额,在去餐厅用餐的你会有体验,授权的金额仅仅用于你订购的产品,而最终结算金额还会包含小费。

那么,当商家把产品交给你之后会发生什么呢?

商家向处理器发送尚未结算的交易列表,处理器通过网络将交易请求发送给银行,发卡行再将交易金额转到收单行,这样一来,商家就可以使用这笔金额了。银行通过自动清算所(ACH)的系统进行银行之间的通信,人们将ACH视为更加符合年轻人的需求以及更加现代的支付手段。我在之后的博客里会详细说明。

作为以网络为基础处理系统的产物,授权和结算这两个独立的活动有什么过人之处呢?

假设商店结算了你的脱脂希腊酸奶和胡萝卜,但是你并没有购买这个酸奶(你只是买了胡萝卜啊)。在您向商家提出相关费用问题的时候,商家可以使这笔交易无效,如果商家未发出收取请求,那么验证窗口就会关闭(如果商家已经发送完成收取请求的话,那么商家就需要发出退款请求),这很有可能发生在你的身上,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认证和结算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处理,之后银行将授权转发给商家之后结算,显示完成交易,之后从您的账户中扣除掉应付金额并发到杂货商的账户中。

除了涉及到资金转移的复杂性之外,一层层的费用结构也非常复杂,假设你从商店购买的胡萝卜为100美元,那么杂货商收到的资金一般会是97或98美元,这也就是所说的最低购买价格。

网络会根据商家的各种类别来收取交互费用,这笔费用会在发卡行(占较大部分费用),信用卡协会以及收单行之间进行分摊。网络运营商通常会向开证行支付2%左右的交互费。在餐馆以及其他企业中需要实卡付款的行业中,由于欺诈风险较低,所以所需的费用也较低。(例如,发卡行需付1.54%,而VIsa需要付10美分)。商家还有其他几种费用需要支付,比如AVS费用(验证账单地址用的地址验证服务),退款费用,和PCI合规费用(确保符合交易安全标准)。虽然一些规定防止商家将自己应交的费用转嫁给他们的客户,但是很多商家都会提高价格用于支付自己的额外成本,那些使用自动化软件的客户将会成为主要的“替罪羊”。

因此,这下我们了解了,这个支付系统完全没必要弄的这么复杂,或者换句话说,有些资金花费是完全没必要的。据说有一些明确的行动来改善这种情况,但是事实是,只不过是换由少数相关方对其实施控制手段而已。Visa和Mastercard控制了70%的市场,这样导致了市场缺乏竞争,相关公司也不再提升技术效率,同时也降低了其对服务定价的能力。